关于为什么2010莫斯科世乒赛女团获得亚军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比较喜欢这种单纯探讨技战术的话题,很有趣味。记得八年前,我早早守在电脑旁观看这场经典对决。至今任然记忆犹新,印象深刻。双方都发挥出了超高的球技,展现出了崇高的精神品质和顽强意志。比赛精彩绝伦,最终也成就了一场经典赛事,让我们记住了新加坡女乒的精神风貌,让我们记住了年轻国乒女将的成长历练。相信当时很多真球迷都在为拼劲全力的国乒女队惋惜和勉励的同时,也为顽强进取的对手而惊叹和佩服。
言归主题,对于那次世乒赛的失利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其实十多年前的那个时期国乒在国际大小赛事的冠军之旅都如履薄冰,胜负在一线之间。不过女队的优势肯定比男队的情况要好很多,几乎处于绝对霸主地位。除了海外兵团以外难逢敌手。为什么强大的女队最终憾负2010年世乒赛呢?主要在于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就在北京奥运周期后,女队处于新老交接班的转折点。作为球队灵魂支柱的两位大满冠得主王楠和张怡宁相继退役,球队还没有正式确定新的领军者。球队整体实力下降的同时缺少核心支柱稳定军心。这是原因之一。 第二;当时的女队主教练从长远考虑为备战伦敦奥运会,大胆采用两位小将锻炼队伍,寻找和确立新一任的核心主力。稍显大意轻敌,略微备战不够充分。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胜负往往就在一线之间。 第三;新加坡女队上下一心的经过几年的打磨锻炼,有了足够的进步。人员齐备年龄构成合理都是当打之年。有像于梦雨这样的年轻生力军,既有冲击力又有良好的心态。有像王月古和李佳薇这样的老队员,她们经验丰富球技老道实难对付。最重要的是有冯天薇这样一位核心支柱球员带动球队。加之她们打法多样各有特点,所以整体实力十分坚强。造成两队对垒时,实力伯仲之间僵持不下。由于国乒女队一二号单打年轻缺乏大赛尤其是决赛的经验,在比赛打到难解难分十分焦灼的情况下难免过于紧张,心态不稳,影响实力的发挥和冷静的采用战术。那么最终的结果就在所难免。
虽说比赛中有输赢,人生里有成败。事实是体育不是由两个输和赢拼凑的,人生更不可能是成与败所组合。体育能锻炼人的身心,带给人们乐趣。人们在生活中创造,总是能带来丰富。人生一定是精彩的,这也是我个人的追求。
2010年小枣刘诗雯泪洒莫斯科,那画面历历在目,要知道那时候的小枣才仅仅19岁。虽然这个事情过去很多年了,但是回想起那场惊心动魄的女团决赛,确实让很多球迷有些黯然神伤。
兵败莫斯科,中国女乒止步8连冠,痛失考比伦杯!将中国队保持了19年之久的世乒赛女团冠军拱手相让。这个责任谁来担?
为何会输球?很多球迷觉得这跟时任女乒主教练的施之皓关系甚大。决赛中,他雪藏了郭跃和李晓霞,原因是两个人都有伤病。大胆启用新人刘诗雯和丁宁,让她们分别出任一单和二单,结果遗憾告负,其中刘诗雯一人丢两分,丁宁丢一分。关键时候老将郭焱顶住压力拿下一分,多少挽回些颜面,要不然就真的被新加坡女队剃光头了。
施之皓教练输球后解释到:中国乒乓球输得起也赢得起,输球从长远看是好事。
这解释讲道理没毛病。但是细思极恐,施之皓教练对于郭跃的成见是不争的事实。施之皓觉得郭跃不好沟通,爱钻牛角尖,再加上决赛中她并没有主动请缨,关键是之前在团体赛也输过球,说白了他觉得用郭跃不放心。应该说弃用郭跃和李晓霞是输球的重要原因!
刘诗雯和丁宁作为当时的新人,大赛经验匮乏,尤其决赛中的心态稳定性还不够,导致技战术水平发挥不出来,小枣刘诗雯的技术动作甚至走形。作为主教练,施之皓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困难准备,说白了还是犯了轻敌的大忌。因为在之前的比赛中,刘诗雯和丁宁对阵冯天薇和王越古就没输过,但是他却忘记了这是世乒赛女团决赛,大大低估了对手的实力和超强的夺冠欲望!
综上,我认为,轻敌和弃用老将是输球的两大主要原因。你觉得呢?欢迎下方评论区一起交流探讨。认可第六人的观点请点赞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