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男子单打结束第三轮争夺,许昕在2-1领先的情况下没有守住优势,他连丢三局最终以8-11、11-6、13-11、6-11、9-11、9-11输给法国的西蒙高茨惨遭淘汰。许昕原本就是国乒在下半区的独苗,随着许昕的失守,国乒无缘包揽男单冠亚军。赛后,许昕直言自己太小心谨慎了,在面对压力时候,赛前准备和赛场执行有一些误差。
这不是许昕第一次在重压之下掉链子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团决赛许昕就是在手握3个盘点的情况下被日本选手水谷隼翻盘,成绩水谷隼职业生涯最重大胜利。本届世乒赛,许昕独守下半区压力可想而知,但对他来说也正是一个绝好证明自己的机会,如果能成功守住这条线与队友会师决赛,许昕就可以为自己正名。但事与愿违,爆冷出局的许昕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单打实力确实还差点火候。
虽然许昕单打出局了,但他与刘诗雯顺利进入混双半决赛,将于队友丁宁/樊振东争夺决赛权。对于许昕来说,这次的单打失利或许让其下定决心放弃混双,一心一意备战混双,力争在东京奥运会上拿下混双冠军。
感谢“昊天侃球”邀答。
被寄予厚望的许昕在2019布达佩斯世乒赛上镇守着男单下半区,球迷都希望他能是挡在日本选手张本智和进入决赛前的一道堤坝。但是昨天许昕意外的输了,输给了法国人西蒙-高茨。许昕怎么了?他为什么会输?他输在了哪里?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昨天许昕两场比赛的表现:男单4:2输给西蒙-高茨,混双4:3艰难战胜了韩国李尚洙、田志希组合。许昕昨天状态堪忧!
赛后许昕面对媒体表示自己打的太谨慎了!而赢球的西蒙-高茨则表示不敢相信自己赢了,他兴奋的表示:不知道最后一分是怎么得的,自己被这突如其来的胜利给搞的有点蒙,想“静静”!
从上面两个人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这场球不是西蒙-高茨超水平发挥,是许昕输在心态上。输了单打的许昕在混双上及时调整,才没有让悲剧接连发生!
许昕的这场输球非常具有代表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乒乓球在遴选参加大赛选手的时候,为什么不光看技术的主要原因。西蒙-高茨其实在国际上水平一般,他既不是什么顶级高手、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但这样的选手比赛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心态上无所谓。不管你是世界名将、还是你是籍籍无名,西蒙-高茨基本上都会按照自己的正常水平去打。而许昕则不一样,他一个人在下半区身上背负着国乒独自镇守的使命,所以他表现得比较谨慎也是正常的现象!
许昕输球其实也验证了刘国梁赛前对他的定位——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能够发光的地方!这么说虽然有点残酷,尤其是对许昕来说。但是强大的比赛心理一直就是国乒所推崇的,而且像世乒赛这样重量级的比赛,往往一个失算就代表着运动员一生的命运!
可惜了,许昕!
但是国乒依然离不开许昕,毕竟刘国梁把混双的成绩看成了全队稳定的基石。所以只要许昕混双上表现优异,那么东京奥运会上第一枚金牌——混双金牌还是要靠他去夺取的!
加油吧,许昕!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北纬评球,期待您的关注。
乒超联赛中,马龙和樊振东均是中国国乒的顶尖选手,两人在比赛中展现出了出色的球技和稳定的发挥。就个人成绩而言,马龙是资深选手,曾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和奥运会金牌,拥有丰富的比赛经验和稳定的心理素质。而樊振东则是年轻的新秀,近年来崭露头角,成绩也是斐然,拥有出色的技术和身体素质。综合比较,虽然马龙有着辉煌的过往成绩,但樊振东作为新生力量也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两人在乒超联赛中的成绩可以说是不相上下,难以简单地下一个定论。
感谢邀请。
首先要说的是,日本的所谓“断代工程“的提出,最初的本意是为了与中国国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一决高下,争取能够打破国乒在乒乓球项目上的垄断地位。
由于1995年-2002年间出生的选手,在东京奥运期间正好处于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如平野美宇(2000)、伊藤美诚(2000)、张本智和(2003)等人。
不可否认,目前日本的断代工程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涌现了一批有实力、有冲劲的年轻选手,也为日本队取得了近年来的最佳成绩,如平野美宇已经拿到了世界杯冠军和亚锦赛冠军,张本智和也已经成为了最年轻的国际乒联公开赛冠军。
但具体到国乒是否也有必要采取“断代工程“,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因为日本目前的乒乓球选拔,训练,比赛形式本来就是以国乒的“举国体制“为参照和模板建立起来的,所谓“断代工程“,其实就是中国乒乓球“举国体制”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两者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日本乒乓球的人才和群众基础与中国差距较大,人才,教练资源匮乏,加之东京奥运的夺冠压力,日本乒协才“出此下策“。以应对中国。
但是对中国来讲,我们本身就具备庞大的乒乓球人才和群众基础,而且,国乒几十年的辉煌战绩已经一再验证了传统“举国体制”非常成功。也非常适合中国的国情。所以没有必要改弦更张,中国体育,一直就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只要我们自己“不折腾“,不放弃,能够在“举国体制“之下,保持一支高水平的选拔,教练团队,国乒仍将天下无敌!!
谢谢邀请 “开球网”作答
十年内是不会这样操作的,因为中国乒乓球目前依然是世界乒坛霸主,这样做意义不大。
所谓断代工程,就是牺牲1~2代运动员,强行让年幼的运动员去参加国际大赛,赢得经验。而把正当年的运动员,搁置一边,不再使用。日本就是这样,强行让14岁的伊藤美诚作为主力与中国的李晓霞那一代竞争,作为当时的弱者,日本这样做是可以的,因为反正也拿不了世界冠军,这样做是无所谓的。
但我们中国乒乓球,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地步,最近也只是在不重要的国际乒联公开赛输了两三盘球,等到我们奥运会全面失守,可能才会考虑。但您觉得我们奥运会有那么差吗?东京奥运会五块金牌,中国至少四块(就是我去带队,也能保证两块)金牌。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同意我观点的请点赞,不同意的可以在下方评论,说出您的想法。
中国不需要搞什么断代培养。日本搞的所谓断代工程,培养的几个苗子,如平野美宇、加藤美诚、张本智和较为突出。但是,还需大赛的检验,目前还不能说断代工程已获成功。中国乒乓球,几十年长盛不衰,人才基础雄厚,乒乓人才辈出。近2年来,国乒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顶尖级球员马龙、许昕、樊振东、丁宁、刘诗雯成绩有些波动,近年来都有输外战的情况。二是中生代的球员没能稳固的战领国乒主力的位置,在男乒中特别突出,除了樊振东,还没有1个能有较强说服力的占据主力的位置。女乒好些,朱雨霖、陈梦已趋于稳定。三是新生代的球员难以突破,男队为零、女队仅有王曼昱。林高远从年龄上看,应该算中生代了,但是,成绩在哪里?王楚钦算新生代,但始终让人觉得稚嫩。孙颖莎是新生代,为什么昙花一现?
我们不需要国乒上的断代工程,但需要国乒在选人用人上的改革。一是改组教练组,国乒教练在培养人,为国争光上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做出了不懈努力,是有成绩的。但是,也有创新精神不够,吃老本的问题。二是既要抓技术训练,又要抓意志品质。男乒中生代难以出头的最大原因。三是队内选拔机制。参加大赛,教练组只能确定男女一名队员,其他的全部采用比赛方式进行选拔。
国乒永远都是国乒。
其实对于任何运动项目来说,循序渐进都是最基本的发展规律,盲目的大跨越或者拔苗助长都会带来一些恶果。
日本乒协之所以实行断代培养也是无奈之举,在日本球员中,除了石川佳纯、水谷隼等几个相对靠谱的球员之外,其他中生代球员确实属于天赋有限没有太多的培养价值,甚至做陪练都不够格。
断代培养也让日本乒乓球在伊藤美诚、平野美宇、张本智和等人打出成绩前交了不少学费,其实不仅仅是断代培养,日本乒协的另一个战术,人海战术也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断代培养政策是依靠人海战术才有所斩获的。
日本乒协近年来每次公开赛甚至低级别的挑战赛都会安排大量的球员参赛,尤其是年轻球员,让他们在比赛中磨练自己,也逐渐收获了伊藤美诚、平野美宇、张本智和等球员。
中国国乒虽然中生代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周雨、方博闫安等人的不上不下,女队朱雨玲、陈梦的大赛依旧不被信任等。不过相比而言,中国国乒因为球员基数大,选材范围广,所以没有必要刻意断代培养年轻球员,按照基本发展规律,年轻球员用实力去战胜老队员超越他,让他主动给你腾位置才是最合理的,虽然在国际乒联的多次改革后国乒的统治力有所下降,但是绝不是断代培养可以解决的,即使周雨、方博打不上重要比赛,作为队内陪练不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么,方博在瑞典世乒赛不就陪练做的不错么!
这是我的分析,认可请点赞,喜欢请关注,我是秀才,愿与您一起畅聊体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