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跆拳道比赛设有男、女各4个级别的比赛。 分别是:男子:男子58公斤以下级、男子68公斤以下级、男子80公斤以下级、男子80公斤以上级;女子:女子49公斤以下级、女子57公斤以下级、女子67公斤以下级、 女子67公斤以上级。评判标准:
在比赛中,用脚踢击对方躯干部位一次只能得1分,而用脚击打中对手头部则可以得2分;如果击倒对手,裁判员读秒后再加1分。
因此,虽然用脚踢技术击打中对手头部的难度比较大,但许多选手在比赛中还是千方百计使用脚击打头部的技术以尽可能多得分。比赛由一名主裁判员在场上主持,其余4名边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的技术使用情况负责评判并打分。
在比赛中,判断一名运动员是否得分,关键要看运动员的技术是否准确、被允许、有力及有效。跆拳道赛场上加油声、呐喊声总是不断,判断一方运动员是否得分,可以看双方运动员的进攻和反击时的动作,并随时看一下计分板;一个运动员如果得分了,在1秒钟内裁判员会按压手中的采分器,该运动员的得分也就及时公布在计分板上了。
现在的跆拳道比赛规则对运动员倒地的判罚比较严厉。一般来说,运动员故意倒地就有可能被裁判员判罚一个警告,即扣0·5分。但如果是意外滑倒和被对手重击倒地或是技术性倒地(即在使用动作时无法控制住身体平衡倒地)则不被判罚。
在比赛中,如果一方采用搂抱、推拉对手、消极逃避比赛,用肘、膝顶击对手,摔倒对手、故意用拳攻击对手面部等犯规动作则会被判罚警告(一次警告扣0·5分)或扣分(一次扣分扣1分)。如果一名运动员累计被扣掉4分,则要被判“犯规败”。
有的。1988年,跆拳道作为奥运会表演项目首次出现在汉城奥运会上。1994年,国际奥委会表决通过了跆拳道成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中国于1995年正式开展跆拳道运动,随后此项运动在中国得到快速普及。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女子跆拳道选手、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陈中在女子67公斤以上级比赛中敢打敢拼、顽强拼搏,为祖国首次夺得奥运会跆拳道比赛的金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来自中国北京体育大学的陈中和罗微参加跆拳道比赛,她们奋力拼得两枚金牌。其中罗微获得女子67公斤以下级金牌;陈中则获得女子67公斤以上级金牌。中国台北奥运会代表团也在跆拳道上取得突破,陈诗欣和朱木炎各夺得1枚金牌。 跆拳道的比赛场地是一个10米×10米的垫子,运动员在垫子上进行比赛。比赛时,两名对抗的运动员要穿跆拳道道服,系腰带,还要戴上头盔用以保护头部,并且穿上护胸、护腿等护具。护胸的颜色是红色或蓝色。护胸要穿在道服外面,头盔的颜色要与护胸的颜色相一致。其它保护装备还有穿在道服里面的护挡、护臂和护腿。尽管这些护具的重量都很轻,但在比赛过程中,由于全身包裹严密,运动员仍会大汗淋漓。 允许攻击的部位 跆拳道竞赛规则允许攻击的部位只有两个,一是头部,二是躯干。在对抗中,允许使用拳和脚的技术攻击躯干被护具包裹的部分,但禁止攻击后背脊柱。允许使用脚的技术攻击对手头部,但不能攻击对手的后脑部位。即可以用脚踢击对手头部和被护胸包裹的躯干部位,但不能用脚踢击对方后脑部分,也不能击打对方的脊柱部位,同时禁止用拳击打头部。运动员可以使用拳的技术击打被护胸包裹的躯干的前面和侧面部位。 得分 在比赛中,用脚踢击对手躯干部位一次只能得1分,而用脚击打上对手头部则可以得2分;如果击倒对手,裁判员读秒后再加1分。因此,虽然用脚踢技术击打上对手头部的难度比较大,但许多运动员在比赛中也还是千方百计的使用脚击打头部的技术以尽可能地多得分。比赛由一名主裁判员在场上主持,其他四名边裁判员根据运动员的技术使用情况负责评判并打分。